iT邦幫忙

2021 iThome 鐵人賽

DAY 25
0
自我挑戰組

開卷計劃:做一個高手夢系列 第 25

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(2) 有所緣禪修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安住在對境上 - 有所緣的禪修

無所緣禪修之所以困難,因為太過簡單。心的本質(覺性)很難辨認。反而容易淪陷在念頭、感受和知覺裡。

在練習時,也可以直接利用感官來安住自心,這樣的過程稱為 self-antidote,也就是以散亂的根源本身作為遠離散亂的對治法。

最容易的方式,是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知覺上,將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區域,例如額頭。

作法

  • 挺直脊椎、放鬆身體
  • 讓心如實安住幾秒鐘(止)
  • 把覺知移到額頭上
  • 不論感受到什麼,覺察個 1-2 分鐘
  • 放下注意力,讓心如實安住(止)

延伸技巧時,可以把注意力慢慢轉移,帶向全身,進行「掃描」。

其他的感官還有:

  • 痛覺
  • 色相 / 視覺 - 形狀與顏色
  • 聲音 - 超然聆聽,不對聲音下定義
  • 氣味
  • 味道

除了感官,出入息(呼吸)常常作為禪修對境,這裡介紹兩種簡單方法:

  • 專心注意空氣經由鼻孔進入身體,或把注意力集中在空氣進出肺部的知覺。很類似感官禪修,但縮小了知覺的範圍。緊張或散亂時特別有用。
  • 以呼吸為助緣的正式禪修則是「數息」,把第一次的吸氣 & 呼氣算成「一」,然後數到七 ,再從一開始。之後可以提高次數。

念頭和情緒

學會和感官合作以後,可以利用瘋猴子(狂亂的心)製造出來的念頭和情緒當成助緣。

心有兩種狀態:

  • 有著念頭
  • 沒有念頭

兩種狀態都是禪修的助緣。

  • 念頭和念頭之間通常都有一個空隙,比一剎那還短。這個空隙是本然心完全開闊的體驗。
  • 看著念頭的過程就是:念頭-空隙- 念頭-空隙。
  • 如果持續練習,空隙就會愈來愈長,而安住自心的體驗也會變得愈來愈直覺。

凝視不愉快念頭時,有時候會不小心深陷其中,最好退一步,以無所緣的止禪修安住一分鐘,然後再去察覺。這時候會有以下結果:

  • 首先,心開始安定下來
  • 其次,你發現自己對這些念頭的注意力其實來來去去。
  • 於是你開始了解到,這些念頭其實不如一開始所呈現的那樣堅實、強烈。

慈悲

「慈心」和「悲心」有點像是語言上的一種 stop sign,它能使我們停頓一下,想想自己與他人的關係。

從佛法的觀點:

  • 慈心 loving kindness -
    • 祈願一切有情眾生,都能體驗到我們自己所渴望的喜樂和自由
    • 也就是深刻體認到每個人都有相同的需求和渴望
    • 慈心暗示著在情感/行為上發展慈心或認同感的覺知
  • 悲心 compassion
    • 慈心的擴展,將其他的有情眾生看成與自己同等,甚至更重要。
    • 也就是「同理心」,或「感同身體」
    • 完全同理他人的感覺,而且隨時隨地積極準備好以各種方法來幫助他人

慈心和悲心的訓練必須循序漸進,否則一下子承受太多。

「對他人生起悲心」分為三個階段,每個階段都得練習好幾個月,才能進行更高階的練習:

  • 第一階段:對自己和親近的人生起慈心或悲心
  • 第二階段:專注在對所有眾生,生起無量的慈心和悲心
  • 第三階段:培養所謂「菩提心」,其中的「絕對菩提心」是自然地認知到,無論行為或外相為何,一切的有情眾生其實都是已經完全證悟的。而「相對菩提心」是生起一種渴望,渴望一切有情眾生都能因認出自己真實的本性,完全遠離痛苦,以及為了達到這個渴望,而積極從事一切修持。

上一篇
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(1) 實修方法摘錄
下一篇
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(3) 慈心與悲心
系列文
開卷計劃:做一個高手夢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